“千年体育场”成湾区新地标!广东体育博物馆今日开馆

2025-11-03 00:00

11月3日,广东体育博物馆开馆亮相。该馆选址于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较场),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南方日报与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据了解,广东体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7318.79平方米,依托东较场自唐代“阅武堂”延续至今的体育文脉,系统呈现广东从古代武备体育、民俗体育到现代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完整发展脉络。馆藏涵盖古代体育文物、近现代体育见证物、非遗民俗体育遗存等类别,凸显广东体育强省建设的历史根基与时代成就。


此外,广东体育博物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两个部分,其中主馆陈设以“敢为人先,永争第一”为主题的常设展览“广东体育的历史与发展”,副馆将作为博物馆文创区和临展区。


一馆看广东千年体育文脉


步入展厅,放置了三座建筑模型的“沙盘剧场”格外吸睛。据导览员介绍,这些沙盘复原从唐代“阅武堂”、民国“省立体育场”到如今“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三个时代的体育场建筑演变。在模型上方沉浸式光影的演绎下,生动展现一座古老场馆承载的千年城市变迁与体育生活。


图片

展厅现场


参观者在馆内还可以循着时间脉络探寻广东体育的发展足迹。展厅内放置了龙舟、醒狮、南派花毽等实物展品,这些饱含岭南特色的传统项目,再现岭南先民传统的军事与民俗活动中所产生的体育萌芽之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广东传统体育画卷。


1906年1月,广东省大运动会,广州及周边的17所新式学校参赛。资料图片

1906年1月,广东省大运动会,广州及周边的17所新式学校参赛 资料图片


近代广东得风气之先,成为西方体育思想传入的重要“窗口”。从1906年中国首场按奥林匹克规则举办的“广东省大运动会”,到康有为、梁启超等先驱倡导“体育救国”,展区通过珍贵档案和历史照片等,展现了体育在广东的现代化发展。


“广东省大运动会”运动员入场。资料图片

“广东省大运动会”运动员入场 资料图片


“广东省大运动会”相关图片资料吸引了许多入场嘉宾观众驻足观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奥林匹克竞赛规则举办的大型运动会,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的、具有现代体育意义的运动会,比民国时期首届全国运动会(1910年)还要早。


1950年1月1日,解放之初的越秀山体育场设施简陋。资料图片

1950年1月1日,解放之初的越秀山体育场设施简陋 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体育以破土而出的气势,兴建越秀山体育场、二沙头训练基地等场馆。改革开放后,广东率先打破体制坚冰,创办“省港杯”等涉外赛事,书写激情与梦想的篇章。


导览员着重介绍了一件展品——省港杯奖杯。省港杯是新中国首个由中央政府批准的地方性涉外体育赛事。而展出的奖杯为纯银手工制作,奖杯两侧各镶一条银龙,杯顶有一颗银珠,寓意每年一度的省港杯赛事中,广东足球队和香港足球队的夺杯战,犹如“二龙争珠”般引人入胜,这也是展现湾区体育融合精神的重要藏品。


图片

省港杯奖杯



打卡广东健儿的“冠军时刻”


展厅正门,广东体育博物馆的主雕塑成当天观众嘉宾的热门打卡点。雕塑上有8个运动员的形象,分别代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水、田径、体操、举重、体操等广东传统优势项目。


图片

展厅正门,广东体育博物馆的主雕塑成当天观众嘉宾的热门打卡点


雕塑整体造型类似火炬的形态,这也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符号形象。与此同时,它也具备浪花的意象,点明了广东的沿海属性。整个雕塑寓意着广东体育向上奋进的姿态,生生不息。


据主创团队介绍,整个序厅的正中央实际上由“雕像——飘带——星空”组成了一个整体的艺术空间。其中,环绕的红色飘带借鉴莫比乌斯环,蜿蜒环绕整个序厅,向上延伸直抵天顶,而飘带中部以电子屏动态呈现广东体育史上创造的百项“第一”,意象化地表达了广东体育突破极限、奔向未来、超越自我的永恒追求。天花顶部打造的星空灯光效果,与主题雕塑所反射的光斑相互辉映,虚实结合,寓意湾区未来如星辰大海般广阔无垠,充满希望与梦想。


“冠军”也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厅设置了一个星光璀璨的“冠军群像”艺术装置,通过楷模丰碑系统展示容国团(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陈镜开(首破世界纪录)、戚烈云(首破游泳世界纪录)等楷模的光辉足迹。


这一展区还通过动态画面、奖牌实物、奥运火炬、冠军签名球衣等,重现夺冠瞬间,并引入冠军口述历史,让观众聆听金牌背后的汗水与梦想。


图片

龙舟图片


作为广东体育文化传承与展示的全新平台,广东体育博物馆将历史展陈与科技互动融于一身,未来计划定期开展冠军讲堂、体育文化沙龙等活动,发挥体育文化科普平台作用,是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一公园·四基地”中体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联通平台和路径链接,广东体育博物馆所在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与周边红色历史场所紧密相连,构建起独特的城市文化空间网络。北侧衔接英雄广场,贯通广州起义纪念碑、烈士陵园,融入750米广州红色基因中轴线;南部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广场等红色历史场所形成路径链接,成为近代广州红色基因脉络中的关键节点。